人口分佈
- 散居在貴州省、廣西省和雲南省等各個自治區,非常分散,多與其他民族雜居。
語言
- 仡佬語屬漢藏語系,各地方言差別很大,漢語是他們普遍使用的語言,不少人還會苗語、彝語或布依語,大約只有四份之一人說仡佬語,通用中文。
歷史淵源
- 仡佬是僚的後裔,他們在貴州地區建立了夜郎國,貴州的彝族稱仡佬族為濮。濮人奉竹為圖騰,並自稱為仡佬,即是竹的意思。
- 仡佬族流徙區域廣大:廣西南部,至中南半島的越南,北遷至四川盆地北部、流入湖南,有部份去到雲南。這些仡佬族在漫長歲月中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,保留仡佬族稱呼的只佔少數。今日,貴州省的仡佬族多自稱是本地人。
經濟
- 仡佬族是從事農耕的民族。至今,在田壩居住的仍種植各種農作物。手工業方面,他們善於釀酒,著名的茅台酒就是源於仡佬族的牂柯酒。他們還善長於採礦和冶煉,尤其是煉汞。
民族特色
- 仡佬族有敬老的習俗,行一夫一妻制婚姻,他們的性情耿直忠信,注重禮節,非常好客。
- 仡佬族村寨多在高山建造,最普遍是壘木板泥牆的茅草房。
- 糧食以玉米為主,兼麵食、薯類等雜糧。
宗教
- 他們最尊敬祖先,也拜各種偶像,沒有系統的宗教組織和教義。原始的宗教帶給仡佬族許多迷信和禁忌,帶來生活和思想上的束縛。十九世紀曾有法國傳教士在貴州仡佬族中間進行傳教工作。沒有可知的信主人數。
代禱
- 求主差派宣教士,去到仡佬族人中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,解除他們心靈的束縛。
- 求主賜下智慧和能力,使仡佬族的福音事工切實地回應他們的需要,幫助他們認識主自己。